当前位置:首页 >

专家热议老年健康与发展:破除“网络沉迷”迷思 短视频知识传播价值大

时间:2022-04-06 17:47:16   来源:消费快报

  央广网北京4月6日消息(记者郭彦伟)近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人口学会联合举办的“老年人网络合理使用”主题研讨会在京举办。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老龄科研中心、北京协力人口与社会发展研究所的多位专家、学者受邀参加,围绕当下社会广泛关注的老年人用网话题展开讨论。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老年人整体用网情况处在合理范围之内,“老年人沉迷网络”的说法存在主观和夸张成分,建议大家理性看待老年人用网行为,帮助和引导老年人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同时,与会专家还指出,短视频在老年人学习发展和知识传播层面“大有可为”。

研讨会现场

  “网络沉迷”三要素:过度使用、无法克制、造成负面影响

  1994年,美国心理学家Goldberg提出了“网络成瘾”这一概念,并将其定义为“个体的上网时间与频率超过自己预期,努力控制自己的上网行为却失败,被剥夺上网行为之后出现戒断症状”。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所长杜鹏强调,“网络沉迷”不同于“网络成瘾”,同时总结了“网络沉迷”的基本内涵,即因个体无节制地使用网络导致出现影响生活、学习和工作,损害身心健康等情况。

  中国人口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翟振武进一步将人们的用网行为归纳为“网络爱好”“网络沉迷”“网络成瘾”三个层次,指出判断“网络沉迷”需同时满足三项指标——过度使用(超长时长)、无法克制使用欲望和身心、人际等方面受到负面影响,“严格地讲,大家日常讨论和媒体报道中经常出现的老年人‘沉迷’一词,更多指向的是使用时长问题,而非真正意义上的‘网络沉迷’,用词的准确度有待商榷。”翟振武表示。

  老年人“网络沉迷”是个别现象而非社会性问题

  “现象”和“问题”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具有普遍性。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曾就中老年人互联网及短视频使用情况进行调研。结果显示,73.9%的中老年人日均上网时间在4小时以内。由此可见,绝大多数中老年人用网时长处在合理范围之内。

中老年人日均上网时长

  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副教授唐丹认为,老年人“网络沉迷”是个别现象,且并未上升至社会性普遍问题的层面。中国老龄科研中心老龄健康所研究员伍小兰也鼓励大家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老年人用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和问题。

  干预老年人用网行为应以建议和提醒为主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对于老年人用网行为的干预应以建议和提醒为主。唐丹指出,我们通常把老年人当成弱势群体,认为其缺乏行动能力和自控能力。事实上,老年人是有自主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具有完全自主的自我意识、自我选择和自控能力。

  基于对老年用户认知、理解、使用情况的持续调研,抖音已先后上线多版本休息提醒和时间管理功能。例如,选择老年群体偏好度更高的山水风景纪录片作为休息提醒视频,同时添加语音提醒,方便老年用户能够更好地理解。对此,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南开大学老龄社会治理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原新肯定了抖音在防沉迷方面的探索实践,认为其在引导老年人进行时间管理、帮助老年人提升网络素养层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满足老年人学习发展需求短视频“大有可为”

  《中老年人短视频使用情况调查报告》指出,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为当代老年人获取知识、社交娱乐、展示自我提供了新工具,加强了老年人的社会连接,增进了老年人在退出劳动力市场后的社会适应与社会参与。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彭华茂呼吁关注老年人深层次的心理需求,建议依托短视频等线上资源,拓展老年科普教育渠道,丰富老年人科普教育形式,与线下社会服务形成互补,满足老年人的学习需求,帮助老年人完成自我价值实现。

老年人心理需求层次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所长杜鹏指出,抖音的内容生态已逐渐向文化性、知识性、科普性转变,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在老年人知识学习层面“大有可为”。

  对此,伍小兰建议抖音等短视频平台进一步提升内容质量和丰富度,将老年人互联网使用技巧、反诈/防沉迷提醒、健康养生知识等内容融入到老年人的日常休闲当中,潜移默化地帮助老年人提升网络素养,增强老年人的收获感和幸福感。

  “尽管在实际过程中会遇到诸如老年人过度用网的个别现象,但整体向好。我们应抱以积极的心态,避免因主观放大互联网、短视频的‘弊’而忽视它们所带来的‘益’,从而更好地发挥互联网、短视频的积极作用,助力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化的实现。”翟振武总结道。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