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乌蒙山下付校长:送几千娃娃出大山,分数不是唯一重要的

时间:2021-09-15 11:59:32   来源:北国网

图片1.jpg

乌蒙山下的付校长/受访者供图

  9月份开学,付希恒忙到没有时间更新抖音动态。

  他是云南省宣威市板桥人,是板桥完小的校长。毕业29年了,他在这里当了21年的校长。比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小14岁。

  宣威市板桥街道是乌蒙山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一部分。山区土地贫瘠破碎,交通不便,至今进不了大型农机。中国居民年均收入已经超过3万元的今天,板桥人的年均收入仍然只有四、五千。年轻的夫妇为维持生计,大都出远门打工。

  板桥的娃娃们看着父母土里刨食,肩挑身背,自幼就替父母做农活。可父母一旦出去,板桥的娃娃们不可避免地成了留守儿童。即便再懂事,也难免遇到问题。分数不是唯一重要的,但确实是首先需要考量的。这需要更多的教师资源,是付希恒学校面临的问题。

  付校长的理想很朴素:把板桥的娃娃送出去,再也不要吃农民的苦。担任21年校长,他已经送出几千个娃娃出乌蒙山。现在,他在抖音上拍起了教学视频,记录自己的教学心得,给同行参考,给板桥街道上长年不着家的家长们,也给在家的爷爷奶奶们。

  1。家访

  暑期,付希恒又要家访了。这次要看的孩子在学校很听话,付希恒想看看娃娃放假在家里忙些啥。

  王富川的爸爸正捣鼓农具,看见付希恒来,打声招呼,透着惭愧:“娃娃在干活。”“富川?富川?”付希恒用板桥话喊了好久,王富川才从果园深处挪出来。

  王富川身体瘦瘦小小,吃力地拎一个比自己粗壮得多的大白塑料桶。“哎呀!大桶你也拎得动啊?”付希恒赶忙去接——孩子摘了小半桶桃子,正踉踉跄跄地往外运。

图片2.jpg

板桥完小附近的黄昏/受访者供图

  “很厉害嘛!”付希恒既赞赏又心疼,夸完直喊“哎呦”,摸着孩子的头,“累了没有?”王富川聪明,瞟见了有人拍他,两只小胳膊往胸前一抱:“不累!”这些小细节被付希恒抓拍进了抖音里。

  “你作业都做了没?”孩子害羞,闷声不吭。付校长搂着又问一遍,王富川不怕他,“没有。”孩子浑身都是土,上衣肥大,领子破了,袖子破了,衣角也破了,像个小猴子一样攀在三轮车边上。

  用不着家长帮忙,付希恒从三轮车上翻出王富川的书包,掏出暑假作业来看。孩子这才怕了,小手放在嘴里,盯着付希恒,看他的反应。“哦呦,可以可以,还是做了很多。”付希恒边看边赞叹。王富川红扑扑的苹果脸这才又笑得皱起来。

  付希恒笑着问他:“记不记得你考了多少分?”王富川摇头。“我来告诉你,语文96,数学83。考了这么多,你高兴不高兴?”孩子不知道这个分数到底是好还是坏,又羞得皱起脸来。

  王富川在学校里也懂事,付希恒不担心这个,他担心的是娃娃的语言能力。家访结束时付希恒嘱咐他爸爸,有时间带孩子出去玩玩。王富川在三轮车上低头做作业。“富川,再见,有时间再给你讲奥特曼。”孩子听到奥特曼,笑得露出两颗大门牙。

  这个暑假,他跑了10个孩子的家。像王富川一样,娃娃们都不怕付希恒。刚接手板桥完小两年,他举着手机去家访,边家访边拍抖音记录。孩子们就在他面前刷牙、跳舞,给妹妹叠衣服,给家里搬混凝土砖。他们允许付希恒把手机放到自己的作业本上。孩子们不拘束,付希恒也不用端着。好像来的不是校长,而是家里和气的伯伯。

  2。教孩子,也教家长

  在学校,娃娃们也喜欢他。因为付希恒理解他们。

  有个孩子上学总迟到,老师来告状,付希恒说,“去找原因。”后来发现,孩子的爷爷奶奶不会使用智能手机,不会定闹钟。有家长告状,说孩子爱吃垃圾食品。他拍了条抖音:“小朋友们为什么这么喜欢吃垃圾食品?我挺纳闷的,自己尝了一口,确实好吃。”然后开始讲怎么让孩子少吃。

  付希恒不愿意责骂学生。他自己就是从责骂中成长起来的,等自己做了老师,开始反思那种粗暴的方式,知道责骂是没有用的。“如果学生不跟你在一起,不像很亲密的朋友,你说这些东西他听不进去。”付希恒说。

图片3.jpg

付校长的办公室外/受访者供图

  他总说要换位思考,“把自己当成那个学生,把自己当成那个家长。”家长们也喜欢他,因为付希恒真的帮助到了他们。板桥有许多留守儿童,爷爷奶奶管不住,总在打骂和溺爱的极端中摇摆。付希恒成了“万事通”。

  有个留守儿童的爷爷愁眉苦脸地问:“孩子总趴着写作业,说了也不听。”付希恒把以前管教儿子的经验教给他:找到榜样。他曾发现儿子喜欢模仿某个明星的帅酷动作,就找到这个明星挺直腰背写作业的照片,做了个相框,摆到儿子的书桌上。

  找付希恒抱怨的人太多了,他干脆在抖音上开了视频专题。——为什么孩子不听话?——恭喜你终于知道多说无用了。孩子不听话怎么办?两招,尝试放手,孩子自己纠正自己;不啰嗦直接做,如果孩子不守规矩,设立奖罚规则。

  孩子总撒谎怎么办?他的回答超乎家长的意料:“孩子说谎不全是坏事。孩子智力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会说谎。学会说谎是孩子智力成长的重要步骤。“这个阶段说谎不代表孩子品质有问题,以后经过学校和社会的引导,丝毫不会影响他们成为人格健全、品质优秀的人。”

  家长们在抖音评论区里排队留言,“谢谢付校长的教导”。这背后,是近30年教学实践的结晶。付希恒的骄傲更简单。在送出去几千个孩子中,最远的去了美国,一到教师节就打电话问候他。每次同学聚会,付希恒都很骄傲地“显摆”,“我的满足感只能说给你们听,但是你们享受不到,我在工作中经常可以享受到”。

  把孩子送出大山,教导家长们如何教育孩子,这还不算完。“教育是一辈子的‘良心’工程。”付希恒说。有个学生毕业后在上海打拼,高昂的幼儿园学费、快节奏的工作给了他很大的压迫感。他觉得格格不入,回来找付希恒抱怨:“宣威跟上海的教育,可能差了三五十年甚至更多”。

图片4.jpg

板桥完小的文艺演出/受访者供图

  付希恒知道他自卑,“你要保持你自己的独立性。你有你的长处。”学生觉得莫名其妙:“我就是乡巴佬,土里土气,我有什么长处?”“农村的孩子勤俭、包容、愿意分享,你不要把人最重要的东西丢失了。”

  付希恒教学生,带些宣威火腿给上海同事。学生照做了,在楼道里煮好,同事们直喊香。付希恒说:“这种分享和与人为善的快乐是钱买不到的。”过了两年,那位学生把同事们带回家乡玩儿。他们惊叹:“云南的云好低,好像伸手就可以摸到。”看到晚霞,他们跳着叫好。

  “保持你的独立性,哪怕就是把云南爸爸妈妈做给你的布鞋穿上,你都是独具一格的,都是玉树临风的。”一个人如何找到自己的位置,质朴的品质如何持续?付希恒从《论语》里找到答案:礼失而求诸野。

  3。除了成绩,让孩子们走得更远

  板桥有句土话:“鸡屁股就是银行。”意思是说,农村家庭,只能靠卖鸡蛋攒一点钱。这里的山区,土地破碎贫瘠,人均耕地只有不到0.8亩。农民只能种些玉米、土豆为生。年轻时,付希恒给家里背土豆,背到晚上爬不起来。

图片5.jpg

付希恒手机里的宣威景色/受访者供图

  生在板桥,长在板桥,付希恒知道,板桥太穷了。他小的时候,家里就希望他考出大山。中考他得了高分,能去地区重点高中。为了给家里减轻负担,他考了中专,上了师范,不仅不花钱,每个月还有几十块钱的补助。毕了业,他哪儿也没去,又回了板桥。

  乌蒙山是南北盘江的分水岭、发源地,也是珠江源头。付校长在这里看了29年的江水东流。他不想升官,更不想发财。不是没有机会。那会儿他一个月只拿两三百块钱,当年师范的同学里,有人在昆明办培训班,出门开的是奥迪,承诺每个月给付希恒2000块,他没去。

  年轻的时候,他有过心理落差。很多同学成绩没有他好,后来经商当老板,都比他有钱,那时他也羡慕。

  但是,他有他的理想。他想把小娃娃们送出去。培养一个大学生,出去后一年能有十万八万的收入,就能补贴一点家用。宣威市有119万余人(第七次人口普查,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一个家庭,有一个孩子把书读好了,就能脱贫,就再也不用在这个贫瘠的地方面朝红土。

  近30年,付希恒习惯早起。每天再忙,也要保证4小时以上的阅读。他还喜欢独处。在这种时间中,不断总结、咀嚼教学经验。“考试成绩只是熟练和部分智力的表现,只强调技术和手段,无法让教育拥有人文内核。”他开导了很多走进大城市的学生们。他希望自己的教育能支撑孩子走得更远,而不是止步于直观的考试成绩。

图片6.jpg

付校长把孩子送到医院/受访者供图

  现实很严峻。云南一本的录取率在全国仅仅比广西、西藏稍高。学生在变化,教材在变化,环境在变化,教育要能应对这些变化。付希恒知道,他需要独处的时间来思考。工作里会遇到许多问题,他要想方设法来解决。

  有些问题,远远无法靠付希恒一个人的思考和努力来解决。这两年付希恒为一件事焦头烂额——缺人。板桥完小现在有28名老师,人员流动最大的时候,一学期就走了5个人。教育最关键的要素是人。

  如果板桥的教学质量不好,家长就会把学生送到宣威另外几所学校去。这只会让板桥越来越差,学校越办越小,因为教师编制是按照学生数量设定的。“我们觉得对不起家长。”付希恒没办法,只能让在职的老师调岗,老师们的工作量常常翻倍。

  学校已经退休的老书记主动请缨:“如果你不嫌弃的话,我就继续代课。”老师们从不喊累,默默跟着校长扛下所有的辛苦。老师们还常常自掏腰包,给困难学生买生活和学习用品。遇上特别困难的家庭,付希恒动员当地企业家,筹措了2万元,给了那个孩子。

  在抖音上,付希恒找到了某种希望。他的每个话题都经过设计。先抛出一个棘手的问题,再循循善诱、答疑解惑,最后不忘向家长强调,“关注我”。尽管只有1.4万粉丝,这些关注还是给了他很大的底气。一些细碎的教育理念,就这样流淌进家长们的潜意识,改变就此发生。


热点推荐